苏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
TUhjnbcbe - 2021/6/30 21:26:00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系现有教师16人,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16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6人,有6位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3位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龙江学者及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有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一直是我校生源好和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始终把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好,团队精神强,知识面广,独立工作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科培养目标:基于“厚基础、重应用、强创新、高素质”的专业特色,培养能够掌握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管理的能力,可在相关高校、中学、科研院所、轻工、医药卫生、商检、化工、农业、冶金等部门或企业从事教学辅助、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的国内先进的理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科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有机合成实验、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实验、精细化工产品导论、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应用化学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

系主任:孙文彬(负责全面工作,本科及研究生学位、导师及答辩等工作)

实验室主任:初文毅(负责本科基础和专业实验等工作)

系副主任:安光辉(负责本科教学和实践(实习)等工作)

教师名单:闫鹏飞,李光明,孙志忠,许辉,初文毅,侯艳君,高婷,孙文彬,李洪峰,陈正*,安光辉,韩春苗,李玉鑫,李敬芳;张静;陈硕

有机化学专业博导:闫鹏飞,李光明,许辉,孙志忠,孙文彬,韩春苗

荣休教师:高坡教授(年3月荣休)

常年招收和调剂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黑龙江大学有机化学学科是我校年首批设立的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之一,下设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化学、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有机合成三个研究方向。拥有研究方向稳定、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导师队伍(15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6人。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1人入选德国洪堡资深学者。学科建设有黑龙江省“”工程第二层次“有机化学”领*人才梯队、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和省青年创新团队(2个),入选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龙江学者2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等。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研究成果在化学材料学科顶级或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其中发表在Chem,Sci.Adv.,J.Am.Chem.Soc.,Angew.Chem.Int.Ed.和Adv.Mater.上的工作均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在上述顶尖期刊上的首次突破。研究成果他引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4篇。近年来完成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学科综合实力处于我校理工科前列。该梯队具有先进、完备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综合实验实训大楼梯队所占实验室面积约余平米。黑龙江大学有机化学梯队现已成长为一支学术素养高深、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的领*人才梯队。

硕士研究生招收方向:

(1)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化学

主要开展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尤其是在光致发光,分子磁性,手性稀土超分子荧光传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荧光检测、磁学存储、荧光传感和有机催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进展。目前已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hem.Sci.,Anal.Chem.,Chem.Commun.,ACSAppl.Mater.Inter.,J.Mater.Chem.C,Org.Chem.Front.,Inorg.Chem.,Inorg.Chem.Front.,Dalto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2部,多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方向成员有黑龙江省“”工程第二层次“有机化学”领*人才梯队带头人1人及其骨干成员;龙江学者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主要开展光电功能膦材料化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在芳香膦氧主客体材料及其超低压驱动全色电致发光器件和双发射电致发光材料构筑及其高效器件等方向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首次实现了单一主体超低压驱动白光电致磷光和热激发延迟荧光器件,多次刷新蓝光电致磷光和热激发延迟荧光器件最低驱动电压记录,填补了普适性全色高效热激发延迟荧光主体材料等研究空白,提出了基于铜配合物等体系的双发射电致发光材料设计构想并成功验证。所制备的DPEPO、DBFPPO和SFXSPO等代表性芳香膦氧主体材料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并被商品化,其中DPEPO成为蓝光热激发延迟荧光器件的主流主体材料之一,已在余篇SCI论文工作中被采用。已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其中在Chem(2篇),Sci.Adv.(2篇),J.Am.Chem.Soc.(2篇),Angew.Chem.Int.Ed.(3篇),Adv.Mater.(9篇),Adv.Funct.Mater.(2篇)等顶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篇,在其他影响因子10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在影响因子5-10之间的60篇,另在Chem.Soc.Rev.和Coordin.Chem.Rev.上发表综述论文2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多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方向成员有黑龙江省“”工程第二层次“有机化学”领*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1人及其骨干成员;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龙江学者1人;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龙江学者1人,黑龙江省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带头人2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等。

(3)有机合成

主要侧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致力于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学和药物的绿色合成工艺开发,以及生物质高效转化应用的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省市的科研项目。首次完成了具有抗器官移植免疫功能的天然产物原苏木素A的化学全合成,还进行过多种药物及中间体的研发,如南德士、利奈唑胺、氟立康唑、莫吉司坦、利福拉齐和米格列奈等。多年来在药物绿色合成,高选择性药物合成和纳米载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GreenChem.,Chem.Commun.,ACSNano,Biomaterials,Org.Lett.,Org.Chem.Front.和J.Org.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企业类项目4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博士研究生招收方向:(1)功能金属有机材料;(2)有机光电功能材料;(3)功能材料化学。

导师介绍请访问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