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ldquo弦功能rdquo再看
TUhjnbcbe - 2021/5/26 6:26:00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作者:萧梅

内容提要:相比于蒙古族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调而言,呼麦已经成为蒙古民族又一“族性象征”的声音。这一现象背后除了*治、民族认同以及特殊声音技巧的影响力等因素外,是否存在着支撑上述因素的、并为草原诸族所共享的声音结构、乐感和审美?文章就此考察并侧重于“弦功能”,讨论作为呼麦声音形态核心的“双声结构”及其边界。尝试从声态、生态、身态、心态理解“在地知识”(localknowledge),并在差异性建构中展开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亚欧大草原及其接壤之处多元复合的文明。

关键词:呼麦;双声结构;弦功能;欧亚草原;差异性建构

原载于《音乐艺术》年第2期,第19~37页

引子:谁的“呼麦”?

呼麦或称浩林潮尔(喉音和声),是一种由一位表演者运用多重嗓音发出多样和声的歌唱风格,也包含着由喉音发出的持续低音声部。歌唱家们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多人组合。如今在各个国家的蒙古族群中,尤其是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蒙古国西部以及俄罗斯的图瓦卢共和国,呼麦非常普及。其传统表演常出现于仪式庆典活动,歌声表达了对大自然、蒙古人的祖先以及良驹的敬意与祈祷。这种表演形式依存于特殊的事件以及群体活动中,例如骑马、射箭、摔跤比赛,大型宴会和献祭仪式。其歌曲的时长和顺序通常有着严格的规定。长期以来,呼麦被认为代表了蒙古文化的核心元素,同时保留了国家或民族认同的强有力象征。作为投射蒙古人哲学、美学价值观的一扇窗户,它也承担着促进中、蒙、俄三国文化理解和友谊的使命,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达吸引着全世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ldquo弦功能rdquo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