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睡觉前血糖只有7,早晨起来没吃饭,为什么
TUhjnbcbe - 2021/1/15 4:30:00

来源

药师华子(ID:yaoshihuazi)

有位糖尿病给华子留言,说他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他在睡觉之前测量了血糖,显示的是7mmol/L,睡了一整夜没有吃东西,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空腹测量血糖却是11mmol/L。他很纳闷,为什么自己不吃饭,血糖还会上升呢?华子告诉他,他可能是遇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是“苏木杰现象”。

一、什么是“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

1、黎明现象:人体在睡眠时,长时间不会进餐,依靠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的稳定。而人体的自然规律,会在后半夜的时候,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上升。正常人可以分泌相应的胰岛素进行对抗,控制血糖稳定,而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功能失灵,血糖就会异常升高。

2、苏木杰现象:以发现此种现象的科学家名字所命名,当糖尿病人在睡前使用降糖药物的剂量过大时,在睡眠时血糖就会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过低的血糖就会激活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反馈系统”,分泌出大量促血糖上升激素,使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再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而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不足,血糖就会居高不下了。

二、两者表现相似但处理方法不同

无论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只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中,胰岛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不会有此现象。虽然表现的都是在清晨血糖升高,但二者内在的原因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黎明现象”是因为降糖药物用量不足,只能控制前半夜的血糖值,而对后半夜及黎明时的血糖升高无法控制。所以要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加强控制黎明血糖的效果。

“苏木杰现象”是因为降糖药物应用过多,使血糖降至过低激活了人体反馈系统而导致。所以需要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避免在夜间发生低血糖。

三、如何确定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

两种现象的处理并不难,但处理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如果判断不对,采取了相反的处理方式,就会适得其反,甚至有致命的风险。

而区分“黎明现象”与“苏木杰现象”,就需要在凌晨2~3点时,测量一次血糖。如果此时测量的血糖值大于3.9mmol/L,而早晨空腹血糖大于8mmol/L,则为“黎明现象”。如果在凌晨测得的血糖值小于3.3mmol/L,则早晨空腹血糖大于8mmol/L,则为“苏木杰现象”。

也就是说,判断两种现象主要看凌晨时血糖值的高与低。高了就是“黎明现象”,低了就是“苏木杰现象”。

四、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血糖测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日常只测早晨的空腹血糖来判断自己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作为治疗方案调整的依据。而实际上,空腹血糖并不能完全评估降糖治疗的效果,还应该增加餐后血糖和夜间血糖的监测。

很多人觉得血糖试纸不便宜,测量多了费钱。但从实际患者对比来看,平时血糖测量多的人,虽然测量费用增加了,但血糖控制得较稳定,身体状况更好,看病和住院的次数减少了。而平时对血糖测量较少的人,医院就诊的次数会增加,并没有省钱。而且总体相比,对自己血糖测量多的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一些。

总结一下,睡前血糖不高,早晨起来后血糖上升,可能出现了“黎明现象”或是“苏木杰现象”。两种现象的解决方法都不难,重要的是正确判断。关于用药的调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进行。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睡觉前血糖只有7,早晨起来没吃饭,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