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小院rdquo里的脱贫 [复制链接]

1#

文字/张欣

翻译/乌云斯琴

图片/白春芳游南海提供

协代苏木西毛都嘎查第一书记游南海

游南海向村民讲解扶贫*策

在通辽市科左中旗协代苏木西毛都嘎查,家家户户的“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正生机满溢,嘎查集体土地上农作物郁郁葱葱,扶贫车间缝纫机嗒嗒作响,一片忙碌的景象。殊不知在“第一书记”游南海被派驻到这里之前,西毛都嘎查曾是一个村民贫困、经济落后、村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

了解村民的大棚种植情况在庭院播种

游南海,科左中旗教育科技体育局的一名干部,年5月被派驻到协代苏木西毛都嘎查任“第一书记”。到任后,游书记为了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建引领,提升服务能力,通过选举提拔了工作能力强,务实肯干的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嘎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庭院中的小果园

西毛都嘎查的庭院建设

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不仅扭转了班子不和、精力内耗、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而且他们的魄力干劲,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西毛都嘎查由于受资源环境的制约,土地沙化严重,耕种面积非常少。面对这些不足,第一书记游南海决心将庭院经济发展起来。利用农村老弱劳力的闲散时间,引导贫困户利用自家园子种植蔬菜水果,发展“庭院经济”。

扶贫车间

游南海到村民家中了解生活情况

年4月,旗科技局与教育局合并,成立了教育科技体育局,作为嘎查第一书记的游南海主动与新组建的单位领导联系,得到了局*组的大力支持。通过沟通协调,为嘎查街巷绿化免费提供了三年生柳树大苗棵,为嘎查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牧户免费提供果树苗棵。年,又为嘎查提供棵果树苗,每户10苗。目前嘎查正通过“三个园”庭院建设逐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种植的农作物实现户均节支增收,庭院经济可谓是一举多得。

扶贫车间中正在工作的村民

生产好的产品让游南海深感欣慰

大力发展养殖业,就要提高村民的养殖能力。为此游南海邀请了通辽市畜牧改良站、畜牧研究所、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每年给牧民进行养牛技术、青贮饲料加工、浅埋滴灌等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养殖素质和生产技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将秸秆养牛作为该村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鼓励和帮助贫困户退耕,以种植青贮来发展养牛业。利用产业扶贫*策为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68头,新建棚舍72座,窖池39座,新增青贮饲料达多立方米,贫困户现已达到户均饲养基础母牛5头以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养牛增收2万元的扶贫目标,全村养牛已达头,成为远近闻名秸秆养牛示范村。

干净整洁的村民房屋

西毛都嘎查的养牛业

嘎查贫困户韩梅荣家曾一贫如洗,没有稳定的收入。年6月,在游书记的帮助下,她不仅领到了两头大牛一头小牛,又靠扶贫贷款的3万元开始了自家的养殖业。如今,韩梅荣家中已拥有11头牛,并且庭院经济为她增收元。她的生活正常脱贫,过上了红火小日子。

为了引导更多闲置劳动力实现就近务工就业,充分将蒙古族文化及草原文化元素融入手工艺品制作当中,打造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实现“传承文化+脱贫致富”双赢,协代苏木投入55万元扶贫资金,在村民韩图雅开办的手工艺品小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嘎嘎布贝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生产的产品

游书记充分利用教科体局的协调能力,让工艺品布贝娃娃生产制作走进校园,还派村民去校园开授手工课,教授学生制作民族手工艺品。这项扶贫产业在传承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在年已达到60万元的销售收入。

虽然扶贫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但如今,西毛都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年零增长到年的8万元,年全村未脱贫户由年34户82人口,下降到年的2户3人口,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0.6%,下降到年的0.%,确保了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脱贫目标,为全面实现小康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村民们每到收获时节,都会带上自家庭院种植的韭菜、*瓜、茄子等蔬菜送给游书记,百姓生活乐呵,就是对扶贫干部工作能力最好的肯定。

游南海所在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

游书记回忆两年前,驻村工作队刚到协代苏木报到时,一位老领导说“你们要在西毛都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频频摇头。在大家看来,西毛都嘎查就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然而在“第一书记”游南海的带领下,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两委班子细致开展扶贫工作,从产业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庭院种植、村屯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递增、贫困户内生动力逐渐提升……难啃的“硬骨头”正在书写着自己的脱贫变形记。

统筹白音宝力高

审核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