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618/4641371.html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九,重陽節。《鼓鐘將將》李建儐古詩吟詠輯網絡及實體唱片正式發佈。
網絡: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
實體唱片:我還不知道在哪售賣,請持續關注......
我有話說
《鼓鐘將將》這張唱片我個人很滿意。感謝所有為這張專輯的製作發行提供幫助的朋友們!幾位亦師亦友的老師寫了評論,令我感動且慚愧。正如楊有慶老師說的這註定是一張“難聽”的唱片一樣,這些老師的文字註定是“難看”的文字,只是隨緣示給願意讀懂的朋友。謝謝你們!
鼓钟之音、歌者之心
——评李建傧《鼓钟将将》吟唱辑
---张雨
(一)
现代人和古诗结缘,如行役之人冬日返乡,如久行大漠,遇见田园。尘世喧嚣,命如羁旅,隔着茫茫时空,总有几个有趣的灵*让我们相对如梦寐,总有几行古老的音律让我们浅吟低唱心有所依……
对于心存古老情义的中国歌者,诗无疑是“前世的印记”。“诗言志、歌永言”,古人总能在诗与歌之间自由地转换频道。诗有言之不尽、便会引声长歌,歌是诗的声音、是诗的花朵,是诗的江流湖海……声音飘远了,花朵开冷了,江河湖海一路喧腾疲惫消沉了,便又要回到诗里,触摸原初的心志,凭吊伟大的灵*——歌者吟诗,正如失散的声音寻找歌唱的喉咙,正如凋零的花瓣抱紧倔强的枝头,正如远逝的流水,一步一回头,仰望雪原高谷、仰望自己最初的洁白与丰盈。
诗、歌同源,是古人之幸。
如今教育界推广吟诵,正是依着“诗言志、歌永言”的古训,发挥“诗必长歌”、“吟咏性情”的长处。但是,教育界推广吟诵,和古代“兴于诗、成于乐”的诗教传统终究隔了一层,因为“诗言志、歌永言”之后,还有“声依永、律和声”的制乐程序,这对现代文人而言,是个难题。
但是,如今的歌者,可有诗人之心?在工业制造、流量为王的时代,音乐人还能静下心来和古代诗人灵*交流吗?还能凝眸于鸟兽草木山水田园格物致知吗?还能循着入短韵长、平低仄高的古代声律规训后现代的声音与性情吗?诱惑太多,荒原太大,一方诗书,收伏不了奔腾的欲望、涣散的心性……
这纷繁的诱惑与芜杂,对李建傧老师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草木一生》《月照空花》的作者,有足够空阔的心境,去倾听古雅之音,去谱写《鼓钟将将》。
(二)
在吟诵的影响下,唱古诗的音乐人不少,但严格地讲,都是依谱唱诗,和古老的吟诵并无关联。在我的印象中,严格按传统的吟诵规则制乐、唱诗的人,李建傧老师是第一个。这个专辑所选诗歌,都按依字行腔、入短韵长、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谱曲吟唱。这种执拗,在媚俗势利的市场规则中势必形单影只,但是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实践中,自有孤独决绝的意义。
《鼓钟》应该是李建傧老师吟咏的第一首诗歌。为《鼓钟》谱曲时,他还没有学习吟诵。很多年后,我们在北京学习吟诵,发现这首歌的旋律完全符合吟诵规则,无一处倒字,无一处雕饰,自然天成,真是命中的缘分。这次他把这首旧作编入专辑,我想应该有这份珍爱之意吧。
另外,《鼓钟》成为这张专辑的起兴之作,应该有艺术的考虑。现代人需要安顿心灵、整理耳朵,靠着强化的意境进入穿越时空的灵*交流……埙声响起,高远孤寂,苍凉中带有温暖的颗粒,此时人声划帛而入——清唱曼吟,追忆着淑人君子,感喟着眼下的混乱。
世事荒凉,惟有鼓钟。以此之故,此专辑以《鼓钟》兴起,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三)
歌谣绝不是娱乐的游戏、更不是庙堂的贡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达体肤之痛、民间疾苦才是古代歌者的初心。后来诗歌文人化、精英化,但是这种最初的动机一直没有中断,所以古诗常写行役之苦、常写离乱之苦。这个专辑中,《古歌·悲歌》《旅夜书怀》《月夜忆舍弟》《村居苦寒》都是这类作品。在这种民谣的现实主义精神之外,李建傧老师的音乐,多了一份佛家的悲悯。在这个专辑中,行役、离乱的疾苦,转化为生命无常的悲苦,行役离乱的古典意象,成为现代人异化疏离的本相。越是出世之人,越是一往情深,越对这种日常情形有敏感悲悯的体会。
在《古歌·悲歌》中,古代音乐的“变徵之音”和入短韵长的吟诵技巧融为一体,“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的行役之苦,转化为现代人的疏离之痛。而“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在他的吟唱中,不单有边塞望乡的绝望,实在是万家灯火遮盖不住的人间酸楚。这是古诗的力量,也是歌者的担当,真正的歌者,有孤月当空的皎洁与痛彻。
在《旅夜书怀》《月夜忆舍弟》《村居苦寒》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中,李建傧老师以童声伴唱、欢腾的吉他、地方音乐特有的乐天曲调等因素形成有温度的颗粒、形成有光芒的人间烟火,对苦难叙事形成反衬、安慰与稀释,让诗歌文本在音乐性的翻译中,获得了更丰富的声音表达。
律诗吟诵,比古体诗相对容易,因为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的规则,让吟诵者有法可依。但是这对吟唱者而言却是障碍,高度模式化的腔调,不利于音乐创新,不利于旋律和节奏的自由变通。这个专辑中,对李商隐的两首七律的音乐创作非常成功,很适合原诗清丽幽昧的情义。有种空幻是“月照花林皆似霰”、有种朦胧是“落月摇情满江树”,心不能言而历历在目,这正是李商隐诗歌的神奇之处。李建傧老师的音乐创作,契合了这种幽微深远的张力,《锦瑟》的吟唱,有适怨清和的心境轮转,《无题》的吟唱,有“春蚕蜡炬”的执念、也有“青鸟探看”的领悟与惊喜。
李建傧老师吟诗唱歌,既是个人的艺术实践,也是社会性的文化传承。当初“素谈”成立时,我也参与其中。后来人事纷扰,伙伴四散,我也只能在业余时间友情客串而已,只剩李建傧老师一人坚守至今。这个辑子中的每一首歌,都和“素谈”一起,承载着岁月的艰难和诗意、浸透着人间的苍凉与温情。《立夏》和《冬至》,是“素谈”雅集时李老师唱诗的作品,《笠翁对韵》是他教孩子们吟诵的作品。这些带着温度的作品,正是他对入世功业的理解。“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河彻底冰”,他唱陆游的《大雪》,正是出世之人对传统士大夫情结的化解,他理想的“功名”,自不是陆游感喟的“功名”,但是这份壮志未酬、矢志不移的豪情,千古不变。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短暂无常,我们更不能荒废虚度,更应该精进努力”,这是李建傧老师多年前的自勉。现在看来,《月照空花》的作者,已经走出了勇猛精进的路,并且,这条路还会结实稳健地走下去。他在“素谈”传承吟诵,正是这条路的一部分,他的《鼓钟将将》,正是这条路上美丽的风景。
(四)
这个辑子中,有些曲目我是第一个听众,它让我想起我们一起吟诵的时光,让我想起,无数游荡于现代都市的人,借着古典诗歌栖息休养。
古诗是历史的恩赐,当我们接过这些馈赠时,也接受了沉甸甸的灵*。当我们任由它们自生自灭,便意味着这些伟大的灵*,成为荒野之中的孤*野*。
年七夕将近,李建傧老师说烧些纸钱让野*去花吧。说完我们就去烧了。夜色被路灯、车灯照得恍惚迷离,我们燃起的那堆纸钱,显得朴素而原始。这是流浪者对流浪者的同情,是现世的精神流浪者对死去的孤*野*的同情,这种同情没有任何的布施之心,只是谦卑的自我认证而已。火焰渐起,迎着光,我似乎看见形容憔悴的屈原、烂醉如泥的李白、穷困潦倒的杜甫……还有一身正气的满肚子不合时宜的千千万万的无名氏,它们以诗之名,被确认、被遗忘,被确认后遗忘,被追捧、被误解,被追捧着误解,被忽略、被删除,被永远地删除……他们披着诗的光芒,和黑夜对峙,和平庸对峙……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这是一个沉默的时代。对于音乐而言,工业批量制造的声音,让诚实的艺术实践、精神表达无从辨析。或者说,大量的艺术创作者以创新之名媚俗市场,而真正虔诚的艺术劳动者,成为被媚俗文化遮蔽的人,成为声音之流中无法发声的人——但是,他们坚持劳作,坚持发声,正如逝去的古诗,无论时代变迁,总会站在静默的时光里,等有心人辨认、等有心人收藏。
对于古诗,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在夜色中点起一堆火,容他们驻足。
我们得到的,却是永远的光,穿越时空、永不止息的光。
年10月
(张雨,诗人,现居兰州。文学博士,副教授,供职于西北民族大学。)
鼓鐘將將
《鼓鐘將將》—李建儐古詩吟詠輯
曲目
/p>
01.鼓鐘《詩經·小雅》
02.旅夜書懷(唐)杜甫
03.錦瑟(唐)李商隱
04.立夏(宋)趙友直
05.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06.冬至(唐)杜甫
07.村居苦寒(唐)白居易
08.大雪(宋)陸遊
09.古歌·悲歌(漢)佚名
10.《笠翁對韻》上卷·一東(明)李漁
1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李商隱
出品:李建儐
錄音/混音/母帶:袁天鋒
錄音室:蘭州鋒錄音工作室
設計.書法:張永正
責任編輯:孫康貢巴才布丹馬碧瀅
出版發行:甘肅飛天電子音像出版社
榮譽出品人:釋正亮、深圳小音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索文莉、公共網絡蘇木素、大地傳媒魏峨、龐蕊、美蘭卓瑪、謝龍、天驕紋身、澗戶花舍
特別感謝:李紅、西棣、張海龍、張雨、楊有慶、魏嶸、夢醒、嵐沐文創園
製作:蘭州詩歌吟詠研究會李建儐工作室
出版發行時間:年10月
李建儐
獨立音樂人
辛亥年閏五月二十日生於甘肅蘭州.
食素,禁煙酒及壹切麻醉品。
“蘭州詩歌吟詠研究會”會長,致力於中國古代詩歌的吟詠與唱誦。
出版個人專輯:《草木壹生》.《月照空花》.《一塵半夢》.《鼓鐘將將》。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