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至,盛夏始。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华北、东北等地区迎来多雨季节,雨水充沛、草木疯长,正是草原上牛羊最不愁吃的时候。
《节气·中国》,小暑“节气体验官”罗敏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户牧民家中,与这家的男女主人共同劳作,体验了一次真正的“新牧民”生活,和草原上的牛、羊、马亲密接触,一个都没放过。
蒙古语中的“苏木”相当于乡级行政区。“嘎查”是行政村。
雨后的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空气中夹杂着牧草的清香。阳光照射在这片北纬48度的牧场上,蓝天如洗、白云如絮、绿草如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朱敏摄
伊敏苏木位于鄂温克旗南部,地处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交错区,北与伊敏河镇接壤,东西与锡尼河镇毗邻,南与兴安盟交界。阿贵图嘎查的基础产业是畜牧业,牧户以奶牛业、肉羊业、马产业为主要经营方式。
牧民的一天,被牛羊唤醒
牧民额尼尔家养了多头羊、40多头牛、20多匹马。小暑时节,内蒙古大草原凌晨三点多天已擦亮。额尼尔夫妇每天三点起床,第一件农活就是挤牛奶。为啥要起这么早呢?额尼尔说,要趁着中午太阳毒辣之前把奶牛们放归牧场吃草,等到日上三竿时,奶牛就没有胃口了。
△牧民额尼尔家的奶牛朱敏摄
今年呼伦贝尔雨水丰沛,牧草丰盛。额尼尔喜笑颜开:水喝足了,草吃好了,奶牛的心情好了,牛奶的产量自然也高了。
被主人“马杀鸡”之后的奶牛们回到天然牧场,自由吃喝。象群有领头象,牛群也有领头牛。牛群跟着领头牛,日出而出,下午三四点回家,结束恣意的一天。
△风吹草低见牛羊阿木尔摄
足不出户“云放牧”?可以!
传统放牧,只能靠人力。万一牛羊迷路,就得骑马或骑摩托在茫茫草原上寻找。如今不一样了,高科技可以让牧民在家中“云放牧”。
△额尼尔家的多头羊朱敏摄
额尼尔在家和牧场多处安装了摄像头,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随时追踪牛羊的动向。
△额尼尔用手机观察羊群动向朱敏摄
额尼尔家的20多匹马,也被丈夫双平照顾得妥妥当当。
额尼尔夫妇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是日常生活里不能缺少的朋友。他们骑马赶牛羊,携马参加赛马比赛,他们的女儿在四五岁时,就已经成为马背上的小能手,一家人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皆寄托于马儿。
△内蒙古赛马是“男儿三技”中的一项,是真正考验“马背民族”的后代骑术如何的一种比赛项目。在内蒙古草原,大大小小的赛马活动很多。呼木吉乐摄
全羊宴——牧民的待客之道
7月,是额尼尔家最热闹的时节,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到草原的朋友、同学。上午忙完农活,下午朋友聚会。这天,额尼尔面对着数百米外的邻居高喊:“嘿,宰羊了!来吃啊!”
△辽阔的草原地广人稀。远处左边蓝色屋顶就是额尼尔最近的邻居,两家相距数百米,交流基本靠吼。朱敏摄
因为我们的到来,热情的男主人双平从自家羊群里挑了一只现宰了。
△额尼尔夫妇携亲戚忙活一上午准备的全羊宴朱敏摄
他们饭后的娱乐活动竟是
……
前方高能
↓↓↓
这项活动叫打瑟日。“瑟日”是蒙古语“脊梁骨”的意思。打瑟日比赛就是选用牛骨的第一个或第二个骨节,在不借助任何外力和工具的情况下,徒手将骨节敲断。在呼伦贝尔,每年都举办打瑟日比赛,赢者将获得奖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民额尼尔夫妇一天的劳作随着夏季日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换来的是一个月后一年收入充盈囊中。
△草原上的落日余晖呼木吉乐摄
一段采集自北纬48.48°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
的“小暑之声”
听,
雨落在草原上
旷野中的鸟自在鸣唱
牧草间的昆虫用力呐喊
牧歌自远处传来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时轮回,物候相催
愿你在这流火夏日中
觅得一方清凉
互动话题:
奶牛都是母性吗?
草原牧民宰羊的诀窍是什么?
下一个节气大暑,希望去哪里消暑?
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告诉我们!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章成霞
统筹丨李谦王艺
主播丨罗敏
记者丨朱敏宝音
摄像丨阿木尔高明明叶东辉
视频制作丨傅博凡廉金亮
录音丨周天纵
制作丨孙峥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