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运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用中医来治疗疾病或疗养身体有令人瞩目的疗效。不过女性朋友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来月经的那几天,害怕吃中药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种担心很有必要,中医认为,这种时候服用中药,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为月经期间,最忌大温、大寒或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会让血管更畅通,血流量加大。而有些药物会损精耗气、阻滞气血运行,很容易造成月经紊乱。
经期是女性调养身体的关键时期,若吃错了药,不仅养不了身体,还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具体归纳,以下这几种类型的中药,不可在经期服用。
1、止血类药物
部分有较强止血功能的中药不可在经期服用,这类中药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服用后血管收缩,会缩短出血时间,还有凝血作用,会导致经血无法顺利排出体外。月经量减少,淤血积于体内,对身体十分不利。这类中药有:三七、白及、茜草、仙鹤草、蒲黄、艾叶、五倍子等等,一定要慎用。
2、活血化瘀类药物
这类中药有抗凝作用,最易耗血,并能扩张血管,使血流量加大。月经期间,女性盆腔充血,血室打开,经血下行。若服用此类药物,会造成月经量加大,延长经期,甚至有血崩的风险。这类中药要有:红花、五灵脂、乳香、没药、桃仁、牛膝、苏木、穿山甲、血竭等等。
3、过于辛热或苦寒类药物
经期服用辛热的中药很容易伤阴动血,造成月经量异常加大;而太过寒苦的药物则会伤津损胃,阻碍气血运行,易导致宫寒,引发痛经等症。这两类药物有:附子、肉桂、桂枝、细辛、黄连、黄芩、龙胆、苦参、防己等等,经期一定要避免使用。
4、补益类药物
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在经期使用时一定要万分小心,若在此期间乱用补药,会对月经造成影响,导致月经紊乱。尤其是有化热致瘀、血热通行效果的补益中药,可使月经量增加或影响到经期的长短。此类中药有:人参、鹿茸、当归、阿胶等。若要服用,最好是月经过后的7天之内,能补充经期流失的血液。
5、泻下类药物
有泻下作用的药物,药性非常的峻猛,很容易损伤人体正气,而经期身体原本就虚弱,无法承受这种药性。且此类药会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经期服用后,会导致月经淋漓不尽,是经期的服药大忌,一定要避开这个时期。这类中药有:大黄、番泻叶、甘遂等等。
有些中药确实对身体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喝中药,建议大家在经期时暂停使用。中药大补的成分很多,经期是女性身体相对虚弱的时期,不适合在此期间服用。即使是调理月经的中药,也不适合在经期使用,经期是雌激素变化的活跃期,此时用药,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周期,最好在来月经前一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