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敖包相会的地方
吉祥三宝的故乡
都在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
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
26个民族构成
草原百草根连根
各族人民心连心
01:00
各民族共享经济繁荣家园
辉苏木嘎鲁图嘎查牧民那仁格日乐家
走在鄂温克旗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的大街上,不时地看到坐在路边长椅上聊天的老人,三俩结伴散步的居民,老百姓们过着安逸舒适的小镇生活。记者在辉苏木嘎鲁图嘎查牧民那仁格日乐家看到,近平米的房屋装修精致、家电齐全,生活用具全部现代化。她说:“目睹了时代的发展,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心里美美的”。
近年来,鄂温克旗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投入资金10亿余元,对各苏木乡镇、嘎查社区林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群众饮水、出行、通电、住房、环境、购物、娱乐等突出问题,牧区人居环境和生存条件日益舒适、便捷。
从鄂温克旗刚成立时,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鄂温克旗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各族人民着实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目前各苏木乡镇有双语授课民族学校12所,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基层卫生院实现全覆盖,蒙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和45.6%,各族人民生活有了更高质量的保障。
各民族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伊敏苏木牧民乌仁的工艺品
位于巴彦托海镇的3万平方米的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不仅为各民族创业者搭建了平台,也推动了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伊敏苏木牧民乌仁在创业园区开了家鄂温克族手工艺品“太阳花”店。自年创业至今,乌仁不仅带动周围的乡亲致富,也把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区内外。乌仁家兄弟姐妹5个,在她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有鄂温克族、满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多个民族成员。他们和睦共处,彼此欣赏,彼此包容,成为远近的佳话。
多年的民族交融与发展,形成并促进了鄂温克旗多元民族文化。鄂温克旗不断拓宽对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的抢救渠道,对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额鲁特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抢救,先后挖掘抢救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
各民族共创文明幸福家园
多年来,鄂温克旗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培训、培养主体民族干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制度和培训规划,培养、选拔、任用一批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旗干部总人数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人,占干部总数的77%。
鄂温克公安爱心协会入户慰问少数民族民警家属
鄂温克旗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萨如拉,能用鄂温克语、蒙古语、汉语、达斡尔语4种语言给基层群众讲授党的政策、民族理论。她说,“鄂温克旗有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传统,用当地居牧民使用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有利于拉近干部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民心相通”。
牧区派出所方便牧民群众上门办理业务
鄂温克旗公安局是由8个民族成员组成的温暖集体。全局95%的少数民族民警能熟练使用汉语,50%以上的汉族民警能熟练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局信访室教导员包留柱能够用蒙古语、汉语、布里亚特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等多种语言跟群众交流,方便了基层群众。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员工深入牧区开展金融服务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自年成立以来,专注牧区服务,先后推出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塔拉四宝”“塔拉微贷”“呼斯楞计划”等多种牧区金融服务产品,打造“马背银行”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创业、脱贫。
鄂温克旗先后涌现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4名,自治区级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9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5个。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国家级生态旗”“中国旅游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各民族人民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祝福鄂温克族自治旗
成立60周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相恒义李玉琢月英郭俊楼李永桃郭惠超王智华阿古拉贡毕力格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刘玉涵
校对:包小婷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