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察干”“查干淖尔”“查干宝力高”“查干阿古拉”……在内蒙古,“查干”可真不少,“查干”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内蒙古有这么多的“查干”?
查干,蒙古语中指白色,在蒙古族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它是蒙古族接触最多的颜色之一,如白色的牛奶、皮毛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白色物品,也是衡量蒙古族人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蒙古秘史》中也提到,“建九游之白纛(dao,四声),奉成吉思汗以罕号焉。”蒙古人以九为吉数,以白色为纯洁。蒙古族百姓对白色的重视和喜爱,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延续。
(图片来源中新网)
《马可波罗行记》中就有元朝时关于白色的记载:“其新年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兹述其情况如下: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马可波罗记述说:“皇帝有白马甚众,闻其逾万,举行此大礼之日(8月28日)取白乳以美丽之皿盛之,国王亲手取皿洒乳于地,巫师谓神饮后可以降幅。”
在尊崇白色的文化影响下,渐渐地,内蒙古出现了以白色伊始的白月“查干萨日”,也有了圣洁的乳制品“查干伊德根”,还有了寓意吉祥的人名“查干夫”……当然,内蒙古的地名也受到崇白文化的影响。
乌兰察布市的“白音察干”,系蒙古语音译,“白音”意为“富饶”,“察干”意为“白色”。关于白音察干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年修建铁路时在此设站,随着铁路通车,人员增多,这里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自然镇,到年成立白音察干镇人民政府,镇从站名,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种说法是,这里有两座山,一曰“白音陶勒盖”,意为“富饶的山峰”;一曰“察干敖包”,意为“白色的脑包山”,最后人们以两山名的第一个词结合命名为白音察干。[1]
向东,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苏木所在地西南15公里处,草原和沙地的交界处,内蒙古四大淡水湖之一“呼和查干淖尔”坐落在此。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这里流传了上百年。
很久以前,荒原古漠上有一峰骆驼,它的鼻锔是银子做的,泉水不断地从它的鼻锔中汩汩涌出,于是,偌大的一个淖尔就环绕在骆驼周围,骆驼起身走动,淖尔也随着移动。后来,这峰野骆驼在某地,一卧不起,慢慢的,鼻锔中喷涌出的泉水淹没了它,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查干淖尔。
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关于“查干”的地名还有很多,从“白山嘴”查干胡硕,“白山”查干阿古拉,“白山峰”查干海日汗,“白色土堆”查干陶鲁盖到白泉查干宝力高,“白色小泉”河查干商达高勒,“白岸”查干额日格,“白石”查干朝鲁图,“白色沙子”查干额勒素,“白色盐碱地”查干柴达木,再到“白色家具”查干塔勒布日,“长白嘴”乌日图查干胡硕……
蒙古人对白色的喜爱,还体现在其它方面。蒙古人招待客人,必先敬献白食(奶食品),因为蒙古族的饮食习惯是先白后红。“白”就是乳及乳制品,“红”就是肉和肉食品。无论是大小宴席,或者与邻里间日常往来,蒙古人都以白色食品为先导。不管是冽冽寒冬,还是炎炎盛夏,主人一定要先给客人献上新煮的奶茶,同时拿出奶制品来招待客人。来客不管是吃饱喝足,还是饥肠辘辘,一定要先品尝主人准备的热气腾腾的奶茶和色香诱人的奶食品,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奶食品图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多年来,人们关于蒙古族为什么喜欢白色的猜测有很多,有人认为,游牧先民生活在北方的寒冷地带,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冰天雪地的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草原由雪山滋润,在此生息的远古先民对白色的冰雪世界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情感,地理环境引发了他们对白色的特殊爱好,由此也就产生了对白色尊崇的心理。
还有一种说法是,蒙古族尊崇白色,是因为白色代表哺育生命的乳汁,是神圣的事业、富裕的生活、纯洁善良的心灵的象征。[2]久而久之,白色就成了蒙古人心中的吉祥色,是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和生活富裕的象征。
以白为先、以白为尊,是渗透在蒙古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反映出蒙古族百姓对于自然馈赠的感恩,以及对纯洁心灵、富饶生活的美好向往。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坤实习生梁艳琴)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李树新.内蒙古地名文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2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