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熊召政的《张居正》,前几年读过,情节记不清了,最近闺女在读,问一些问题答不上来,于是粗略又翻了翻,不禁又一翻感叹。小时候,总是把好人坏人分的清,其实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坏人,管理上也是一样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人的一生,大多时都在权衡。
找对象要权衡,丑点是丑点,可是有钱;提拔干部要权衡,虽然能力差点,可是听话;用人要权衡,虽然不听话,可是有背景,能帮公司拿块地……张居正当上首辅后,无时无刻不在权衡。
一、结交冯保。
冯保是太监,又爱财,作为文人大臣的张居正是看不上的。但是冯保是顾命大臣之一,深受李太后信任,张居正要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必须依靠他。“用一个贪官,惩处千万个贪官”,值还是不值?
权衡很多时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冯保接受胡自皋1万两银子,找张居正为胡自皋当两淮盐运使说情,而这个胡自皋贪污受贿名声在外。从用人角度讲,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用的。可是为了和冯保搞好关系,还是用了胡自皋,从六品直升四品。
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
二、处理章大郎一案。
章大郎的舅舅是大内太监邱得用,李太后眼前的红人。章大郎打死朝廷命官王菘后,如何处理章大郎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不处理吧,天下人不服;处理吧,李太后不高兴。
最后决定先是设计把章大郎关起来,然后把球踢给李太后,张居正上的折子中用了“误伤”两个字,这样怎么处理就有空间。结果李太后也不上当,要求严肃处理。张居正猜着李太后的心思,给章大郎判了个流放,算是保住了一条命。只是不是死刑立即执行,就有机会无期变有期,有期变保外就医,或者有大赦的机会。
三、为商人郝一标提供便利。
胡椒苏木折俸引起满朝文武不满,有权的高价出售,没权的多少钱卖不出去。礼部主事童立本是一名清贫的官员,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领了胡椒苏木回来卖不出去,又拉不下脸面出去赊借,无法面对饿得奄奄一息的家人,找根布条悬梁自尽了。
为了帮助大家变现,张居正让管家游七联系京城巨商郝一标,让郝一标以市场价收购。
郝一标帮了张居正一个忙。过了一段时间,郝一标找到张居正,请求安排两条在运河上给朝廷运输官粮的官船。他想让官船给自己运点货,一是省下运费,二是不再担心土匪抢劫,三是可以省下各个关卡的通关费用,里外里算下帐,除了能把收胡椒和苏木亏的钱捞回来不说,还有些赚头!
张居正大笔一挥,这事办了!
成年人的世界年轻人看不懂,那是还不到时候。非得跌几个跟头甚至被社会毒打过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