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 阳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厚重,文化深远,其中以杨继宗为代表的“廉吏”文化,更对清廉阳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阳城县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编创了《廉洁文化润阳城》一书,该书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廉吏”因素,以历史朝代更迭为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立完整的故事、深入浅出的感悟,从数百位阳城在外致仕者及外地来阳城为官者中选录了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张敦仁等40余名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发挥廉洁文化培根铸魂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打造“清廉阳城”文化名片。
朗读丨张静静
王国光立志兴大明
节选自《廉洁文化润阳城》
王国光(-),字汝观,号疏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
致力改革成果丰
户部机构庞大,事务繁杂,官员最多。王国光面对空虚的国库,庞大的宫廷、国防、平叛、治河、冗官俸薪等各种开支,决心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抓起,他首先从户部内部整顿着手,进行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裁减文牍。针对户部文牍名目繁多、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王国光通过一个月的整顿,大胆归并裁削,共归并文册二十二本,裁减二十八本,裁并量达原来的十分之四。这种节省开支、节约时间、删繁就简、讲求实效、克服烦琐形式主义、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的做法,被皇帝称为“简便”而得以全国推广。
合署办公。明朝的户部、兵部、刑部因事务繁杂,不得不将原来下属的四个司增设为十三个司。但户部因公署地方狭窄,只能有各司郎中一人办公,员外郎和主事只在拜官授职日才到一次。郎中精力有限,有事就委托书吏来办,再则因人员缺乏,许多急等立办的公事无人去办,使弊端日益增多。隆庆六年()十月,王国光针对以上状况,上疏万历帝,提出了对各司进行合署办公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朝廷认可,实现了人员合署办公,整顿了户部人浮于事的懒散作风,裁并了各级烦冗、重叠的机构,加强了职能部门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理拖欠。面对空虚的国库和官员都不得不以发放库存“胡椒苏木”折俸的财政困境,隆庆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王国光向朝廷提出了“催征拖欠钱粮”的建议,这对国家而言,绝对是缓解财政危机的最好办法,但因涉及皇亲国戚、士绅豪强们的切身利益,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王国光毫不畏惧,采取把“催征拖欠”与吏治改革的“考成法”挂钩的办法,对完不成征欠任务者要么罢官,要么降职,毫不手软,终于使危机重重的国家财政由“山重水复”走向了“柳暗花明”。
通融合计。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了由各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数额把各种给养直接运往就近军事单位的补给制度。这样一来,一个府、州、县很可能要把粮草和银两交给十几个不同的单位,而一个卫所又不得不接受十几个府、州、县送来的粮草银两,这种一成不变的补给制度,盘根错节,绕缠纷纠,形成死结,以致再高明的理财部门,再有办法的财政部长也无能为力。
针对这一弊端,万历元年()十二月初三日,王国光向朝廷上疏,提出了由地方当局澄清田赋收入,除去规定应截留的地方经费外,其余一律以货币形式上缴朝廷,再由户部通融合计统筹安排,以解决庞大的国防开支和政府财政危机。这一重大改革,在减少诸多不必要中间环节,减轻民役的同时,也使户部对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力加强和改进了全国税粮的管理与使用,督促全国安抚及属官将每年的收入存欠如实上报,全面掌握全国的税粮存缺,然后由户部统一调配,合理安排,从而堵塞了地方官员囤积居奇、中饱私囊等漏洞。
设立“坐粮厅”。元明两代,通州因地处京杭运河最北端,每年过境船只总数达三万余艘,明代朝廷管理漕运的衙署就设在这里。王国光任户部尚书之前和刚上任的头两年,户部只有通判一人在通州处理粮食事务,加之负责具体办事的书吏们故意刁难、从中勒索,各卫所官兵到这里投递公文或领取粮食至少也得十多天。不仅耽误时间,且每月军粮供给远水不解近渴,官兵将士们叫苦不迭,一遇战事,军心动荡,麻烦更大。王国光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万历二年()十月向朝廷提议,加强了对通州军粮发放的管理,专门着户部郎中一人坐镇通州办理此事,称为“坐粮厅”。这样一来,验收发饷不过三天,快速简便,官兵叫好。这一改革措施因行之有效,一直沿用到了清末。
实行“归并责成法”。明初以来,户部十三司各自掌管分省钱粮税收之事,其弊端日益明显:一是各司职责因地域税源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造成户部官员有忙有闲,苦乐不均;二是全国的钱粮散落在财政部各司,漫无核计。王国光决心改变这一极不合理的混乱局面,万历三年()十月,他提议”归并职掌,以一法守,以便责成”,对户部十三司提出了新的归并改革方案:北直隶府州卫归福建司,南直隶府州卫归四川司,各边中引归山东司,关税归贵州司,临、德等仓归云南司,御马、象房和二十四马房仓归广西司。这一就地解决的原则,核实了各地混淆不清的税收、盐课和屯田收入后,长退短补,就近调整,对京城驻军则由户部设坐粮厅直接管理。归并责成法是中国会计史上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改革,由于分工得当,效率提高,后来便形成了既定不变的财政制度而沿用至清末,通用了年之久。
编制《万历会计录》。王国光在户部进行的种种改革,使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出现了一线生机,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万历四年(),他将自己改革实践中搜集的各种财经管理条例汇编成《万历会计录》上呈朝廷,万历皇帝称赞他“留心国计”,下旨让户部进一步订正核实,编印成书。这本不寻常的赋税之书的问世,使全国各地的赋税收支有了稳定的参照系数,不至于形成大起大落的反常现象,给贪官污吏造成可乘之机,成为后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革新赋税制度的得力依据,对“万历中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万历会计录》所提供的有关国家收支的种类、数目及其沿革的丰富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改革,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为了改变当时财政混乱、吃紧的状况,王国光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对症下药,首先从严整顿户部开始,实行了裁减文牍、合署办公、清理拖欠、通融合计、设“坐粮厅”、推“归并责成法”,编制《万历会计录》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本部门的办事效率,缓解了财政压力,还为其他部门的改革提供了范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需要的是求真务实态度、破冰前行勇气。诚然,推进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改革的步伐必须一往无前。正是因为王国光深入改革的勇气,不破不立的决心,面对权势毫不畏惧,坚定不移除弊兴利,才有了户部改革的深入彻底,才有了选人用人的革故鼎新,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刻而长久的影响。
原标题:《《廉洁文化润阳城》有声书第三十四期——王国光立志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