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www.zggylt.com/内容提要
历史小说《王国光传奇》是写主人公王国光做人为官的一生事迹。他是农家子弟,出生寒门,放过牛,赶过驴,卖过炭,挑过百货箱串过千家门,做过小生意。
王公国光:自称可乐山人,字汝观,号疏庵,山西泽州阳城县白巷里(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人,是人不是神。他是明朝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为官从*四十余年,历经世宗、穆宗、神宗三帝。是从小小县令做到吏部尚书的“草根天官”。
他的为官之道,忠君爱民,是官员们的榜样典范。他一生不谋私利,做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是明万历初杰出的*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他励精图治,务实改革,是首辅张居正实行全面改革的得力助手。由于*绩显赫,备受皇恩,历官:户、刑、吏三部尚书。加封上清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是皇帝对他最高的荣誉。在明万历初年,他与张居正俩人实施改革,为了共同的*治目标,他与张居正在*治活动中的荣辱得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在那险象环生的*治生涯中艰难跋涉,几经波折,不惧艰难险阻,坚守为官本色。他被朝廷罢官革职,被奸臣弹劾遣送,受尽诬陷,遭透厄运,几起几落,惊心动魄......
本书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多有传奇色彩,读后耐人寻味。
第三十二回
解朝危户书被弹劾护皇短太后假拘禁
在乾清宫,李皇后的兄弟李高和隆庆皇帝妹夫许俊臣驸马都尉正向李皇后诉苦。说这实物折俸害苦了他们,连生活现状都难以维持。
李娘娘说:“你们是乘机向朝廷发难。就是两年不给你们这些皇亲国戚发饷也穷不到哪里去。哭穷啥呢?”
许俊臣就说:“皇嫂呀,你不是不知道,这过家难得很。我又没其他进项,就指望着可怜的薪水养家糊口。这下好了,实物兑现银又不好兑。只好看着那胡椒苏木发呆,下月可不要再发胡椒苏木了。我可没地方处理。”
李高说得更可怜:“姐啊,你知道咱爹削去了爵位,没有了皇家待遇,就靠我这点薪水,能养活了这一大家吗?要不,我把后花园刨了种菜,也好顾个燃眉之急。我到街上摆个摊卖菜,看丢是谁家的人败谁家的兴。”
李皇后听得不耐烦,说:“你们想干甚就干甚,都是存心来胡搅,唯恐天下不乱,下月给你们发半月实物半月饷银,总可以了吧。”
许俊臣和李高听李娘娘这么说,把眼瞪得拳头大,齐声喊道:“这怎么行?这不是寻着败皇家的兴吗?皇上不嫌败兴,我们还嫌败兴呢。这都是王国光想的黜八点。新皇刚刚登基他就出瞎巴点子出丑皇家脸面,干脆把他撵出户部。三岁小娃也干得这户部堂官。”
李皇娘斥道:“你们有完没完?叫你们干更遭。还不知道你们吃多少屙多少有多大能耐?”李娘娘对他们下了逐客令。而许俊臣和李高还是死皮赖脸不想退出去。
李高说:“姐姐,你只说赶我们走,就不想想王国光出掌户部。正值小皇登基,他不顾皇家体面出这实物折俸之拙策。闹得两京官员怨声载道,文武动乱,那三朝老臣韩仕林囊空羞涩,被一文钱逼得悬梁自尽,照此下去……”李高还要说下去。
李皇后阻止道:“你别说了,你可不要埋怨皇上,这是皇上旨意,作为皇亲,应体谅朝廷的艰难。”
许俊臣说:“太后啊,都是这实物折俸惹的祸。众怒难犯啊。就说是圣上旨意,那皇家体面还要不要了?朝廷寡情逼出人命,还谈什么圣威?”说着,从袖角取出一份奏本递给李娘娘说:“这是南京户部给事桂元清等二十家大臣联名弹劾王国光的奏折,要求皇上罢免王国光,请转交皇上御览。”
李娘娘笑道:“不就是礼部左侍郎栗进魁唆使南京桂元清上书对王国光进行弹劾吗?名意上是打击王国光,实则是想扳倒刚上任的张先生。你们也太费心啦。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和皇家过不去,还是和皇上、王国光过不去?你们也好生仔细考虑着。就看谁要扳倒谁。此事事关重大,请容我与皇上议一议,再作道理。你们出宫去吧。别老在这里缠着我。不怕重臣谏我有干*之嫌吗。别给我找麻烦了。”
许俊臣和李高只好灰溜溜退出乾清宫,出着门,许俊臣嬉皮笑脸地扭回头对李娘娘说:“皇嫂呀,我们能不来寻你。可你却堵不住众臣都来寻事的。看看王国光把户部门面弄成甚了。活活该韩仕林婆姨们找他麻烦。”说着,就出了宫门。
此时王国光坐轿刚到乾清宫大门口下轿,正好碰见许俊臣与李高从宫内出来。王国光急忙上前行礼向两位皇亲问好。
许俊臣和李高几乎同时向王国光“呸!”地吐了口唾沫,说:“好个屁!”便咬着牙扬场而去。
王国光并不理会,这种礼遇他见多了,只有不计较,一笑置之罢了。他随之进了乾清宫。李娘娘正襟危坐,正在看奏折,显得十分投入。
王国光猜想,李太后专注看那奏折,绝对是礼部左侍郎栗进魁唆使南京桂元清等弹劾他的奏折,他早听张首辅说了。内阁也有送的。皇上那里就不是一份。都是那实物折俸惹的祸,他为国无私、心地坦然。当初要求皇上御批实施实物折俸给百官发饷也是圣上恩准了的。我只是谏言者,这事光明磊落,不亏天不亏地。要怪罪,纵然身陷火海,也在所不辞,所以他理直气壮,堂堂正正毫无惧色地走到太后跟前,行觐见之礼,说道:“臣进见太后,臣晚来觐见有所失礼,望太后恕罪。”
李娘娘对王国光从来是尊重的。自从调他去户部任职,打从他离了乾清宫就有好些时还没有再见面。此番相见,虽说是牵扯到众臣要求罢免他的官位,但她怎忍心失去了他,自立小皇登基以来,王爱卿曾为推行万历新*,多次上疏赋税改革、鼎新革故的奏折,她与张居正观了,连称王国光真是留心国计的护国功臣。并教小皇采纳,定为新*的实施纲本。而王爱卿却总是屡遭谗臣攻击。谗臣竟然又是她的至亲。她现在处在两难境地,一头是皇亲国戚,一头是护国功臣,她该如何处置?想归想,说归说。她正色说道:“先生公事够忙,多日不见,连脸都瘦了一圈。你知道宣你入宫为了何事?”
“谢太后关心。”王国光谢过李娘娘,坦率说道:“李娘娘宣臣,无非是说实物折俸的事。”
李娘娘盯着王国光,斜瞟了一眼说道:“那韩仕林家孀怎样撕扯了你?哪儿受伤?你让哀家看看。”
王国光赶紧欠身下跪,答道:“请娘娘恕罪,女人撒泼,无非是撕咬几口,并无大碍。”
“我看看。”李娘娘的眼神露出了迫不及待的神色。
王国光只好露出手臂让娘娘观看。李娘娘玉手拉住王国光的手臂就不松手,眼圈都红了。伤心道:“先生,你觉得屈不屈?”
王国光心里一紧,把手臂赶紧缩了回来。双手扎地跪于地下道:“请太后宽恕微臣,你有话直说,不要这样。”
李娘娘将刚才观过的奏折递给王国光,说道:“这是文武大臣联名弹劾你的奏折,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你罪在何处。”
王国光这才起身细观奏折,看后说道:“太后啊,太后,人言你英名贤淑。不想你也偏听偏信。你把为臣宣进宫来,就是为了这个!”
李娘娘说:“你可知道。就因实物折俸,逼出人命。文武动乱,危及朝班,你身为户部尚书应首问自责,你可知罪?”
王国光从她的神色里揣摩出娘娘心里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矛盾心态,只是不好言明罢了。就说:“太后,难道朝廷就没有责任吗?户部虽掌国家财*,无奈国库敷不衍出。这样情况谁都知道。在困难当头之时,臣奉旨出任户部堂官,臣已是万不得已,临危受命,愁得臣口难进食,夜难入眠。臣拆东墙补西墙,采取补救措施,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常言,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臣呕心沥血为大明社稷反落埋怨,太后若要将微臣革职查办也好,省得我再犯愁肠。这马上又要发俸了。皇上说怎么办都行。就是把微臣蹲进油锅里微臣也无怨无悔,决不苟且偷生。”
李娘娘又是一声长叹,说:“哀家倒是不想怪罪于你,只是众口难调。”
王国光辩白道:“为了君王社稷,臣忠心沥胆,天地可鉴。倘若皇后、皇上不宽恕为臣,是贬是斩,微臣为国尽忠,无怨无悔。”
李娘娘说道:“好一个能言善辩的王国光,你让哀家怎么说。这国库空虚只怨前朝朝*腐败,导致吏贪图财,国库空虚。倘若哀家孤柄寡闻偏信谗言,定要铸成大错,屈斩忠良。你为皇上担受风险反遭诬陷,哀家不怪罪你。你坐下来,咱君臣肝胆相照倾诉衷肠。哀家还指望你给皇上出谋划策共商国事呢。至于韩仕林之死,我已派冯公公去详查了。”
王国光口称谢太后圣明。刚刚落座,就见冯公公慌慌进来禀报说韩仕林灵堂外放纸折帐圈的一条街失火。
李娘娘大惊失色地问:“是怎么失火的?”
冯公公说:“天干物燥,怕是自然引燃。只是焚烧了几处街头铺面,没有伤着人命。”
李娘娘才定下心来,说道:“这才是人逢倒运祸缠身。童家出殡了吗?”
冯公公说:“倒是随之也出殡了。这都是栗进魁帮的倒忙。连老天神明都看不过眼,怒降天火。”说着将袖管里抽出来汇贴递给李太后,又说:“这是内阁刚刚收到礼部的汇贴。张首辅叫我代他转呈太后过目。”
李娘娘看了,两道柳叶眉才舒展开来。用手绢擦着面颊,说道:“又是虚惊一场。罢!罢!罢!要不是这份汇贴如实汇报礼部韩仕林真实死因,就凭这次韩仕林之死,又遇火焚纸人纸马,哀家要将你王国光收监了。不过,为了进一步彻查南京桂元清等人来京告御状要求罢你王国光的官,还需要委屈王先生暂且就不要回府了。”
“太后,你还要把为臣怎样?”
“就暂住在乾清宫大内的黜默室里安安给我呆着。等平息了事态,好送你回去。”
冯公公急道,“太后,这可使不得,王大人怎能在那里头容身。”
王国光坦率地哈哈大笑道:“说请问太后,臣身犯何事?”
李娘娘说道:“王大人,这也是对你的一种保护措施呀。”
王国光嘲笑道:“好一种保护措施。太后出尔反尔,臣实难接受。没想到皇上也怕奸逆,如此糟践微臣。”
李娘娘两眼酸涩地落下几滴眼泪,悲声地说道:“哀家也只有如此处理了。”说着,叫内侍卫将王国光带下。
李娘娘这种做法让站在一旁的冯公公大惑不解。他捏着公鸡嗓冲李娘娘喊道:“太后,你怎能这样对待王大人?”
李娘娘用手势阻止他喊叫,直言道:“你给我派禁*将南京来的那几位住在驿站的官员给我看紧了。待我与皇上、首辅共议后再做定夺。”
冯保晃着脑袋,似懂非懂地退了下去。他只说他为察查清楚韩仕林之死因颇为用心。在礼部查到栗进魁确实威吓过韩仕林的真凭实据。他又查获栗进魁唆使人去王国光府上闹事的人。本以为诸事都办好,谁知道他也能办戳脚事。他在查明南京那伙官员是在栗进魁的唆使下来京闹事的实情后,气不过,就乘栗进魁还在韩府主丧时,指使内衙小太监暗地在丧棚旁放纸伙的地方燃了一把火,闹得纸人纸马变成黑蝴蝶飞天,搅乱了灵棚丧事。栗进魁也被吓得临阵脱逃。而冯公公却又向御禁*城防御史王篆大人告急,派*皂赶来现场灭火。他既纵火又灭火,这戏儿演得怪怪的,让旁人看不出他两头白面做好人,还慌里慌张地跑回乾清宫向小皇上、李娘娘汇报韩府失火情况。
李娘娘哪里知道其中内情俱都是冯公公玩的计策。冯公公人称内相权力确实不小。他不仅管着大内一万多太监,连江南织造及东厂等都属他管着,特别是东厂,干脆就是皇家的特务机关,任他一手遮天。他在皇上太后面前很会办事,深受宠信。他与首辅张居正结下契世之交。张居正与王国光如同生死挚友,他冯公公能不知道。于公于私,冯公公也还知道个丁丁卯卯,识得个正义邪恶。所以,面对皇家与外臣怎样牵制的关系,他有一套应对处理的点子。
冯公公从乾清宫出来,正想着皇太后今天是怎么了,要那样对待王国光,他还真有点看不透太后在玩什么戏法。不过,他知道,太后也不会把王大人怎么样,只是做个样儿给人看的。为了弄明白太后的意图,他必须再去内阁一趟,看张居正是什么态度。也许,太后这样对待王国光,她和首辅在背后都是通过气的。说不定,小皇上也清楚这事。看来,又要有一场大风波将来临。
这正是:征西平叛大将受皇恩,安内解危良臣遭非议。
责任编辑:杨光效
收稿
往期精彩:
李庆
王国光传奇(41)
李庆
王国光传奇(4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