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修改功臣再游苏木山 [复制链接]

1#

8月25日,董鸿儒等五位林场老职工参观了他们为之贡献出全部力量的苏木山林场,走进了苏木山精神展馆,看着当年的老照片,回忆着当年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奇迹的光辉经历。

展馆外,五位老人一起照相

在展馆内

董鸿儒分别介绍了当年植树造林的英雄们,

相关事迹: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首次掀起植树造林运动。兴和县积极响应,年在苏木山成立了护林站。年,19岁的董鸿儒来到苏木山当护林员,从此苏木山就成为他一生的牵绊。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摸索路,直到年,林场职工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部分职工先后去山西天镇的长城山林场和河北围场县林场考察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并带回了华北落叶松、学习林业科学知识。年春季,开始造林试验,秋季种植成活率很高。育苗试验成功后,苏木山的造林工程才开始慢慢推进。年早春,开始大面积种植华北落叶松,把淋湿的树苗装进麻袋捆好背上山,再用特制的铁皮水箱把七十斤重的水从沟底背到山上背负着七、八十斤重的树苗或水箱,要爬三十多度的坡,最远爬到十五里的地方去种植,而且每天要往返两三趟。就这样,随着造林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华北落叶松在林场的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达到了85%以上,使华北落叶松大面积地育苗造林在苏木山林场获得成功,加快了绿化荒山的进程。通过几十年的坚持,苏木山林场终于成了内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场。

董鸿儒等五位老人和一位游客的合影

END

劳动楷模——董鸿儒的光辉事迹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