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骆天记忆中的ldquo那些年rd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

记忆中的“那些年”

云南曲靖王骆天

记忆里的年,总是有无尽欢乐,年关越近,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就会浮现出来。物质越贫乏,记忆却越深刻。

一黑白电视

烤烟关掉仓门不久,刘稳才就张罗着要进城一趟。作为当时的一个年轻时尚的小伙子,刘稳才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才交了烟,兜里有钱,于是他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年,刘稳才二十岁。说是旅行,其实就是去了趟县城。一百二十公里的车程,车票是三块七毛,旅店费是五块。三天后他就回来了,因为心里挂着家里的牛马。刘稳才从城里带回两件东西,一件是熊猫牌黑白电视,一件是口琴。黑白电视是送给全家人的春节礼物,口琴是送给自己的春节礼物。调电视天线费了两天时间,终于看见人影了。从此,来家玩的人也就更多了,都是来蹭电视看的。除夕那夜,村里好多人都来看央视春晚,几十个人的眼睛,盯着一块十七寸的屏幕,旁边的人笑,大家就跟着笑,旁边的人鼓掌,大家就跟着鼓掌。看懂的没看懂的,都用行动证明自己看懂了。妇女怀中的孩童,受不了守岁的煎熬,有的已经流着哈喇子熟睡了,好不容易熬到电视主持人讲:“明年再见”,妇女们才抱着怀里的娃回去了。男人们都谈意正浓,天南海北地说,主要还是为了看电视。过了除夕,大人们就别想在白天看电视了。孩子们一层又一层地把电视机围住,“妈妈叫你回去吃饭了”也无动于衷,舍不得走。看电视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满足,超过了一串鞭炮、一套新衣的魅力!实在无奈的时候,刘稳才就把电视机的电断了,大家“啊哦”一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后来,家家都买了电视,这个长着“四方脑壳”的家伙也没那么稀奇了。那个春节,刘稳才通过自己摸索,学会了吹口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把口琴的簧片已经生锈了,不再与有当初的音色,但每当看到它,刘稳才就想会起了那个有意义的年,那是他记忆里的青春,是印在脑海里的一张发*的旧报纸。

二舂粑粑

舂粑粑,是一件一气呵成的事,一家人完成不了,要左邻右舍来帮忙。刘稳才头一天就准备好了模具,洗干净了揉粑粑的桌子和石碓。蒸米的大甑子凌晨四五点就要下米,两三个小时的柴火加温,草帽锅盖一揭开,腾腾热气带着米香,整个屋子就弥漫着春节来临的味道。舂粑粑在北方叫打年糕,也是寓意节节高的意思。过年舂粑粑有几个用途: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甜粑粑丝儿,寓意今年的日子甜甜蜜蜜;不出十五都是年,有访客来,有亲戚来,招待晌午用的都是粑粑丝儿;拜年访亲,也要用到粑粑。邻居张二狗和郭三吉家两口子都来帮忙,加上刘稳才,就有五个壮劳力。妇女们手巧,负责拨弄石碓窝里的米,让它舂得均匀细腻,男子们体力好,就踩碓脚,揉粑粑。粑粑分为两种,一种是切丝儿切片、走亲访友的,做成一火口左右长的圆柱;一种是圆形的小粑粑,是自己在家吃的。圆柱形的粑粑都由男人们直接完成,圆形的小粑粑,则由男人们用手揉碾过后,一截一截分成鸡蛋大小,再由妇女们按到模具里。模具都是些吉利的题材,龙凤呈祥、五*运财、马上封侯等等。下一道工序是染色,染料是前几天就用苏木、紫草、槐花、姜*等植物熬好的。春节吃的粑粑染成红色,寓意日子红红火火。染好色的粑粑被晾晒在一面大簸箕里,等完全干了,便逐个粘了面粉收纳在不通风的容器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打粑粑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石碓这样原始的生产工具也只存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三打牙祭

大年初二,雄鸡刀头牙祭仙官,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仙官究竟是哪些仙,但是家家都是要在这一天牙祭仙官。初一封门,初二开财,刘稳才家每年初二都请春客。他那时常常想,所谓仙官,恐怕就是这些家族里的爷爷奶奶、叔伯婶娘们。天刚蒙蒙亮,刘稳才父亲就烧水宰鸡了。大公鸡是春节前就备好的,牙祭开财要口封一番:“此鸡此鸡,头戴红冠子,身穿红毛衣,平时拿你没用处,今日拿你待亲戚。”说完,手起刀落,两个小时左右,一大锅香喷喷的鸡肉就上桌了,再加上其他的菜品,桌上的内容就非常丰盛了。族内人一起焚香叩祖,寄语来年,才鸣炮开席,牙祭仙官仪式就这么完成了。打牙祭请春客,要在春凳上吃饭。春凳,是一种条形的矮桌子,长约两米,宽却只有一米左右,木匠师傅在春凳上雕花刻图,上漆涂色,显得别致高雅。春凳从供桌向门成纵队摆,一般堂屋里只能摆两张春凳。年长的坐上席,面朝门坐,辈分小的背朝门坐,男的一桌,女的一桌。菜都往年长的面前摆,坐在靠门这边的小辈子,往往要站起来夹菜。刘稳才那时还是个孩子,夹到了鸡脚,被父亲要给爷爷,说:“鸡脚无肉,你吃有肉的。”爷爷拿着鸡脚高兴地啃,又说:“鸡脚无肉,津津有味。”刘稳才夹到了鸡肠又被父亲要给爷爷吃,说:“小孩子不能吃鸡肠,不然写字会弯弯扭扭。”万代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吃了鸡肠写字就会弯弯扭扭,反正他信了,就给爷爷吃。一个家族的孝道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刘稳才家现在过年也打牙祭,但不像过去那么热热闹闹了,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淡化了过去的浓浓亲情,春凳也就成了一个老物件。

四拜年

现在,一个红包就代表拜年了,隔得远的,用手机发个红包,也就代表拜年了。刘稳才刚定亲那会儿,还没有手机,连BP机都没有。给准岳母岳父拜年,是定在初二牙祭以后。拜年的物品刚好一背篓。一颗白菜,代表“百财”,是发财的意思;两根排骨,代表同心协力;六个圆柱形的粑粑,代表“六六大顺”;十二个圆形的小红粑粑,代表“团团圆圆月月红”;一把大蒜,代表吉祥如意,精打细算。没有公路,步行二十公里。进门一碗甜粑粑丝儿,三巡酒,不用作揖行礼,这个年就算拜了。姑爷来,家长不商量婚事,要由姑爷的舅舅来说。姑娘家也要回礼,给姑娘的准婆婆一块毛巾,当地叫“手扶子”,寓意扶摇直上;给姑娘的准公共九斤酒,寓意“联姻相合,久长久远”;给年轻的准夫妻一对鸳鸯绣帕,代表这门亲事定了,随时吉日迎娶。刘稳才从准岳父家拜年回来,还要去老干爹家拜年,名字是老干爹取的,小时候由父母带着去拜,长大后自己去拜。给老干爹拜年,三跪九叩,敬茶敬酒,感谢福气分享。拜完年,刘稳才过年期间的工作也就完成了。正月十五的夜晚,央视还在播放元宵节的庆祝画面,刘稳才一个人吹着那首《十五的月亮》,憧憬着未来的几十年,脑子里全是美好的画面。刘稳才马上就六十岁了,他种了一辈子的烤烟,当过曾经的“万元户”,烤烟是一家三代的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建盖新房、成家买车,全是靠烤烟的收入。前年,刘稳才,又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去广州打了两年工,前思后想,他还是想回家乡来,毕竟,种烟是他最熟悉的技能。那些年,是记忆里的年。对于一代人来说,是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时代在变,而记忆不会变,那把生了锈的老口琴,或许就是刘稳才那一代人奏出的最迷人的音符,是他们对春节最美的回忆!

更多精彩文章:

■徐兆寿:立冬,感受大道至简

■叶兆言:外国文学这个月亮,确实要比中国的圆

■王小波:鸡不结婚,搞的全是婚外恋

■毕淑敏:废墟上的那个男人

■阎连科: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和长辈生命

来稿须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欢迎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评论、诗歌必须在字以上,内容按“题目+作者+内容”格式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中,用附件形式发送指定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