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住自然的颜色云大附小学年上学 [复制链接]

1#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明知道是自然轮回,却还是忍不住叹惜。自古以来,人们想出很多方法要留住自然的美好。本周云大附小的学子们又将怎样留住自然的颜色呢?在学校德育处和科学组老师们精心策划下,今天的科学实践活动将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拓染手工技艺,感受敲拓的乐趣,感受自然的缤纷。

01

走进草木染

活动伊始,老师带领孩子们追寻古人的足迹,探究草木染的秘密。草木染又称植物染,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染色技术。它取材天然,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液,用来染色。

草木染,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语其实早已存在我们文明的长河之中。散落在诗词之中的那些栀子、茜草、苏木、蓼蓝……都能落在布料上呈现出植物特有的颜色,带给我们文化上的享受。

02

草木染欣赏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通过线、绳、棒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被绳子捆紧的地方为白花。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植物敲拓染属于草木染中比较冷门、简单的类别,这种技术类似于古老的押花工艺。利用自然中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等为染材通过外力敲击来取它的汁液在天然纤维材料上染色,通过拓印保留花草隐约的痕迹。

浸染将被染物浸渍于含染料及所需助剂的染浴中,通过染浴循环或被染物运动,使染料逐渐上染被染物的方法。将纺织物反复浸渍在染液中,使之和染液不断相对运动的染色方法。

03

留住自然的颜色

植物敲拓染这项古老的技艺,因为无法量产、不能省时省力制作,在十八世纪时便渐渐被化学染所取代。今天云大附小的孩子们将重拾这项古老的技艺,用平日里那些美丽的花朵或容易凋谢的花朵,通过植物拓印的方法,留下了香味、纹理、色彩、以及那些有关遇见的温馨画面。将植物最美的一刻以布为纸,书写自然的文字,体会自然的魅力和手工的乐趣。

04

学生制作过程

一幅幅作品在孩子们用心地敲打下慢慢地呈现出来了,色彩亮丽、风格迥异、赏心悦目的作品新鲜出炉了,大家都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感叹,自然绚丽的色彩,有的像是春天的图案,万物复苏,有的又像是夏天的图案,郁郁葱葱,真是百花齐放啊!有的同学还把校徽画在布袋上,这又是另一道风景。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05

成果展示

看着自己的劳动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互相欣赏、互相交流,脸上展现出了灿烂的笑容,同时对这项传统植物敲拓染工艺惊叹不已。看着他们手捧作品的喜爱神色,就知道他们是真心爱上了这样的敲拓活动。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给予了我们无限创造的机会!”这个微凉的初冬,云大附小的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在自然中创造美,用天然植物敲拓染工艺让棉布包上变成了一个高颜值的环保袋。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呼“好玩”“还没过瘾”,下次还要继续参加这种活动。“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本次实践活动融合科学、技术、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强调学生的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既加强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染色文化的认识,增加了对传统手工织染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增强了自豪感。通过敲拓,孩子们与植物亲密接触并对其有所了解,在体验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审视当下追求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