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距离UFC北京站比赛,还有4天时间,UFC发表一项官宣:将计划在年,于上海开始建设和运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格斗(MMA)训练与发展中心。
UFC总裁白大拿,也发表了视频讲话:“今天,我要感谢每位一同参与这次激动人心官宣的伙伴!明年,我们将开设UFC上海精英训练中心,这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格斗训练馆,它将占地多达平方米”。
“其尖端的设施,将可以让我们培养并支持中国乃至全亚洲的MMA选手,这座建筑,将是拉斯维加斯精英训练中心的3倍大。我们所拥有的最新科技,将使我们能够在上海制作并分发直播赛事”。
“这对于UFC来说,是一个改变格局的举措,当然对于中国的运动员亦是如此,这个场馆,为我们培养中国首位UFC冠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助于未来几十年综合格斗在亚洲的发展——当然,没有忠实的粉丝们,和亚洲实力伙伴们的支持,这些都不可能。在此,我代表UFC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
联想到中国当今一线实力MMA选手——宋亚东、李景亮、宋克南、胡耀宗、刘平原、武亚楠、张伟丽、闫晓楠、苏木达尔基,共9人将参加北京站的UFC格斗比赛,再加上全世界最大的UFC上海格斗中心开建,我们中国的格斗人,是不是感觉这是一个很振奋的消息?
显然,中国的选手与市场,被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综合格斗组织所认可——这是不是很像职业拳击?,我们以能够加入世界四大拳击组织,并成为其伙伴,再去夺得一条条国家、洲际和世界金腰带为荣。
不过,相比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职业拳击,综合格斗的兴起,也不过五、六十多年左右的过程——像综合格斗,还象征性地尊华裔格斗家李小龙为“鼻祖”,可是,现在的中国综合格斗,却只能以打入UFC为荣,这当然是一种实力得到证明的喜悦,但是不是也让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呢?
那就是,当中国搏击恢复三十多年后,像综合格斗近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中国培养出了像李景亮、刘平原、宋亚东等打入UFC的优秀格斗选手,且中国也开始有了更为雄厚的综合格斗迷基础——他们也同样开始以UFC为龙头老大,其粉丝甚至要更甚于拳击迷、踢拳迷。
也就是说,现在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我们中国的综合格斗之田地成熟了,可以收割了。但我们的优秀选手和有着可观丰收之未来的市场,却显然被全球最大的MMA赛事——UFC,就这样轻松地收割走了!
在喜悦的同时,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悲哀吗?
中国经济在发展,可我们的体育竞技赛事,在全球的影响力,显然仍不尽如人意,比如像CBA,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周琦、丁彦士航等中国篮球巨星们,也一样是以NBA为职业生涯最高目标。
这就像现在的中国综合格斗选手一样,以能成为UFC的一员为荣——当然,没办法,人家现在就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人往高处走”,也很正常。
只是,何时,中国体育的赛事组织、机构与平台,能成为全世界的收割机?而不是我们总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被收割地呢?——在这种悲喜交加的感受中,中国搏击人,是不是也该好好深思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