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名片。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座城市的躯体,那么精神文明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城市环境风景如画,文明礼让蔚然成风,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如今,徜徉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城区,公园里、道路旁,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公共场所,人人谈吐文雅,举止文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从年提出“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城”的战略决策以来,兴和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理念,抓细节、夯基础,打造城乡点线面、凝聚精气神,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在获得“自治区园林县城”和“自治区卫生县城”两项殊荣的基础上,年一举摘得“自治区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兴和县又增加了一份新的荣耀。
道德培育铺就城市最美底色
娄瑞新是兴和县某公司董事长,是一名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他常对员工说:“企业的生产就是-1:0”。意思是你生产件产品,若有一件不合格,产品信誉则等于零。如在年,公司储存在库里的一批待售水泥出现部分结块,他立即决定停售,为此损失30万元。同时,娄瑞新更是一位慈善人士,慰问受灾群众、资助孤儿、公益捐款,他都积极参与。他说,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一面“镜子”,他希望通过自己让更多的人看到人性中善与美的一面。
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市民心中。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兴和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积极通过道德培育、典型带动等方式,树立引领兴和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不断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单位引领,以“道德讲堂”“文明实践大讲堂”为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乡主要交通路口、公园广场等地,近三年,累计制作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诚信等各类公益广告余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卢玉宝,道德模范卢瑞新、赵燕,“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网络人物董鸿儒,身边好人朱治国……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人们心中。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近年来累计创建8个自治区文明单位及标兵,28个全市文明单位及标兵,45个县级文明单位及标兵;9个市级文明校园,6个县级文明校园;1个自治区文明家庭,30个市级文明家庭,52个县级文明家庭。
——深入开展文明行动。围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传播、文明市场“五大文明行动”,加速文明养成。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倡导文明节俭从餐桌做起,文明网络传播志愿者有效引导网络文明的传播,在“察尔湖”“苏木山”等旅游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引导行动,通过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栏、“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旅游设施。
——从娃娃抓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堂堂生动有趣的主题班会班课,一次次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的开展,一面面国学墙、科技墙、校史墙、班级文化橱窗等价值观培育阵地的建成,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
城乡共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曾经的“牛皮癣”不见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平坦了,破旧的墙面也被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公益广告取代了……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兴和县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大力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打造出了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改善民生,提升市民人居环境。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扩容升级供热管网,亮化升级主次干道,完善城市公厕,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增设道路防护栏,完善城区道路指示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县城内停车秩序;曙光小学、京蒙幼儿园等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推进窗口单位“马上办”工作,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年,以治理城市乱象为重点,集中开展户外广告、流动商贩、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专项整治行动;以治理社区(小区)脏乱差为出发点,开展单位包联社区(小区)活动;以治理交通乱象为重点,集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一系列惠民工程,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生活环境更宜居、更便捷。
多措并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大城管”机制;深入开展市容及环境卫生整治“百日会战”,将城市中的每一分子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干净、整齐、畅通、文明、和谐”城市;制定了《门前“五包、五不准”责任制》,倡导临街门脸、商户、住户、单位和全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维护城市干净、整洁、文明的主人翁。
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一个个城市“顽疾”得到根治,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城市变文明,乡村也要跟上。兴和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实施区域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明显缓解,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以“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创建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村镇16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9个,文明村镇数量逐年增加。把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文明乡风相结合,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完善并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十美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创评活动,以及“脱贫光荣之星”“文明农牧民”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新时代新农村文明风尚逐渐形成,乡村充满正能量。
以文化人滋养城市深厚内涵
兴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东路二人台重要的发源、传承地之一。在深化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中,兴和县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传承历史文脉,把握时代特点,用具有多民族特色的文化植根城市文明,用文化力量涵育文明市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兴和县创作了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二人台现代戏《阳光照山村》在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汇演中,分别荣获全区三等奖、全市一等奖;东路二人台《母亲的遗产》和器乐合奏《喜庆丰收农家乐》在第二届乌兰察布市农牧民文艺汇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歌曲《陪你走兴和》和戏曲《未了心愿》入选乌兰察布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异彩纷呈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兴和县以文化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办了广电网络杯“舞动乌兰察布”全民广场舞大赛和“讴歌新时代畅享家国情”主题消夏文艺晚会,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高涨激情。此外,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文化活动,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涵养文明素养。
路净了、城亮了、群众的事好办了……文明城市创建不断丰富着这座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大道上,兴和县正悄然盛开出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