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蒙古扎鲁特警方创建2N联调机制打造平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为深入贯彻落实”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稳控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鲁特旗公安局巴雅尔图胡硕镇派出所因地制宜、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探索出共管共治“综合体”的牧区“枫桥经验”样板,创建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2+N”网格化联动联调联处模式。经过6年来的实践和逐步完善已成为巴雅尔图胡硕镇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致胜法宝,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信访问题不出村、情报信息把控及时准确的集矛盾纠纷调解、情报信息收集、极端案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预警为一体的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模式,得到镇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巴雅尔图胡硕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95%以上群众为蒙古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自年,巴雅尔图胡硕派出所推行“2+N”联动联调联处机制以来,巴雅尔图胡硕镇连续六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未出现一起上访案事件。调处化解的土地纠纷、拆迁补偿、电信诈骗、婚恋诈骗、劳务纠纷、精神病人闹事等各类矛盾纠纷达余起,平均每年调解矛盾纠纷余起,有效地减少了治安、刑事案事件的发生,压缩了犯罪空间,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六个小时化解多年积怨

01

“感谢“调处办”(巴雅尔图胡硕派出所联动联调联处办公室)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这心里的‘疙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开。”巴雅尔图胡硕镇哈拉塔日扎拉嘎查的牧民石蒙生一再感叹地说。

年,因草牧场纠纷,石蒙生和特木尔巴根两家产生了矛盾。几年下来,两家越闹越僵,矛盾越来越大。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年7月23日,巴雅尔图胡硕派出所民警启动“2+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联合巴雅尔图胡硕镇综合执法局、巴雅尔图胡硕司法所、巴雅尔图胡硕嘎查村委会工作人员到巴雅尔图胡硕镇哈拉塔日扎拉嘎查对石蒙生和特木尔巴根草牧场纠纷一事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解。调处办工作人员带领双方当事人一同前往草牧场纠纷边界进行实地查看,按照双方“合同四界”现场重新丈量划分,三方认证。调处办工作人员就草牧场边界纠纷涉及区域和相关历史证明资料进行了说明,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用GPS进行现场确定打点。在现实证据面前,又经过调处办工作人员反复沟通劝导,石蒙生和特木尔巴根最终握手言和并在草原确权书上签字。三年多的草牧场边界纠纷没有升级扩大,得以圆满解决。这是巴雅尔胡硕派出所依托“2+N”联动联防联调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案件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2+N”联动联调联处新模式产生的背景

02

巴雅尔图胡硕派出所成立于年6月,辖区现有户,口人,商业网点56家、其中重点单位8家,学校2所,医院1家,物流寄递业4家、社区1个(都兰社区)。派出所现有民警9名,是扎旗北部牧区人口最多、商业最发达的乡镇。进入二十一世纪,扎鲁特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畜牧业也呈现旺盛发展势头,畜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利益促使农牧民对草牧场需求不断加大。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北部牧区少数民族,因草牧场边界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尖锐,再加之电信诈骗、婚恋诈骗、劳务纠纷、精神病人闹事等矛盾纠纷,致使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矛盾纠纷居高不下、案事件居高不下,巴雅尔图胡硕的治安状况党委政府不满意、社会各界不满意、群众怨气大、更不满意。

如何破解?如何还群众一个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这个问题摆在年新任巴雅尔图胡硕镇派出所所长白曙光的面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白曙光敏锐看到问题的关键。各式各样矛盾纠纷是产生案事件多发的根源。找到了问题的“牛鼻子”就好“开方抓药”。在镇政府、旗公安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以破解现实矛盾为出发点,以提升基层平安创建整体功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全力融合催生出“2+N”联动联防联调这一新机制。

建立联动联调联处机构,优化调解工作布局

03

一是在巴雅尔图胡硕镇党委政府、旗公安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联调办实体化运行。年5月,以巴雅尔图胡硕派出所、司法所牵头的巴雅尔图胡硕镇“联动联调联处”(简称联调办)办公室揭牌。调解室主任由派出所所长兼任,设有调解室、接待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完备了设施配置,实行“蒙汉双语”接待工作。法庭、民政办、土地所、执法局等镇直相关部门业务人员按照镇党委安排部署实体化进入联调办,嘎查村、社区等社会治保及群防群治力量作为联调办的分支机构的联络员、咨询员也进入联调办。至此,以巴雅尔图胡硕镇为中心,以嘎查村、社区、学校、医院等24个部位为支点的覆盖全苏木的集矛盾纠纷调解、情报信息收集、极端案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预警为一体的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网络初步建成。建立定期值守、沟通联系制度。搭建派出所、司法所、镇直部门、嘎查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治安调解与群众自治调解互联互动,合理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二是确定工作职责。1、制定《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共防共建共治协作机制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巴雅尔图胡硕镇派出所与司法所实现职能联动,19名派出所民辅警与8名村(社区)司法专员及镇直机关干部捆绑,分组作业、职能联动、工作一体,负责调处点的重点人员联管联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法规宣传解释、情报信息联搜研判、风险隐患联评联处。工作情况实行台帐管理,作为联调办各个分支点工作开展情况的依据;2、联调办实行24小时工作制,推出矛盾纠纷周期管理模式,以矛盾纠纷“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为切入,相应建立“三推送”措施,形成“派单、接单、消单”模式,实现群众的每一起矛盾都有人管、能化解。“一推”整合矛盾纠纷有效数据资源,第一时间推送调处点,同时提供现场风险预判及处置化解参考信息,辅助调处点将纠纷解决在初始、化解在当地;“二推送”对未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以及虽已化解但仍有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调处办组织开展“三个一”工作。即组织开展一次研判会商、制定一套方案、明确一个责任人,全程跟进调处,落实矛盾纠纷中期跟踪化解,有效破解手段单一、各自为战问题;“三推送”对在职责范围内难以彻底化解的矛盾纠纷,经调处办综合分析研判评估后,流转给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调处,形成跨部门工作合力,强化矛盾纠纷后期合力化解;3、联调办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台账,全面掌握辖区内排查调处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做好矛盾纠纷跟踪回访、风险评估,制定矛盾纠纷处置预案,实现集中调处,系统化解,改变调处矛盾纠纷问题单打独斗不利局面,夯实社会和谐安宁基础;4、建立巴雅尔胡硕镇矛盾纠纷工作奖惩机制。对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绩突出、年内本辖区没有出现重大案事件、没有涉防涉诉案事件发生的在干部提拔使用,人员表彰奖励、立功受奖等方面以及给予奖励。反之,将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选优秀及先进资格。5、苏木党委办政府办配合调处办加大对矛盾纠纷调解规则、法律法规普及、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失败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和危害等方面进行的宣传报道,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服务于民、开展多种形式联调。北部牧区农牧民流动牧铺多,居住间距远,固定铺点分散。草原牲畜多,牧民散养牲畜已成习惯,牲畜混群现象较为突出,因牲畜混群产生的矛盾纠纷时常发生,再加之草牧场边界纠纷及其他矛盾,如果发生纠纷,天高路远,调解不及时,极易引发暴力冲突甚至引发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联调办针对此种情况,由联调办和各个嘎查村联合,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一个个具有本地特色、管用实际的“草原调解队”,助力联调机制覆盖率,减少案事件的发生。“流动机动车调解室”、“马背警务室”、“背包警务室”等调解模式应运而生。“联调时时在我身边”,及时化解治安纠纷、群众矛盾、诉访纠葛,在“润物细无声”中彻底解决问题,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社会效果。同时,草原调解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建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