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尔沁右翼前旗内蒙古印象 [复制链接]

1#

科尔沁前翼前旗紧邻乌兰浩特市,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是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边境线长32.5公里。行政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辖14个苏木乡镇、1个种畜繁育中心、4个国营农牧场、7个国营林场、个嘎查村。总人口人。耕地万亩、草牧场万亩。

旗内资源丰富,其中水资源尤为充沛,有大小河流余条,境内在较大较为知名的的河流有归流河和洮儿河,其中归流河全长公里,流域均属前旗所辖,是旗境内河。有水库6座,其中,察尔森水库是东北四大水库之一。同时拥有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矿床66处,矿产类别30余种,已探明的银储量居全国前列。

科右前旗处在重要的交通节点,有国道、、,省道、霍阿一级路,乌新高速、乌白高速、白阿铁路、乌锡铁路贯穿全境,距乌兰浩特机场14公里、火车站10公里,经长春至北京高铁已开通。是乌—阿—海—满黄金旅游线路和乌拉盖—霍林河—阿尔山旅游富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尔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蒙古国四大草原中心地带,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内联东北、外接蒙古,是国家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和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科右前旗地理位置特殊,兴安岭山地横贯旗境西北部,海拔高度由南向北升高,使气候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南北温差大,相差2.8℃。年平均气温南部5.8℃,北部3.0℃,南北无霜期南部天,北部天,南北相差32天。平均年降水量南部为.7毫米,北部为.1毫米。 

科右前旗历史悠久,在清朝初期科尔沁蒙古在此活动并居住,悠长的时光中积累沉淀了丰厚的民俗风情。

其中最为悠久的是那达慕,是蒙古民族一种群众性集会娱乐项目,也是蒙古族先祖创造的独特的嬉戏盛会。它肇始于古老的祭祀、庆典活动,风行于蒙古族各个部落。一年一度,相沿成习,成为仪型后世、传承不绝的民族盛典。


  每年七月中下旬,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候,为庆贺牧业的丰收,祈盼风调雨顺,牧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如茵草原。素日宁静的草原,彩旗飘扬,牛羊欢叫,牧马嘶鸣,熙来攘往,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在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骑马、射箭、摔跤称之为“草原三艺”,也是那达慕大会比赛的主要项目。其他比赛娱乐项目还有蒙古象棋、“沙嘎”等

蒙古民族自形成以来就崇拜自然,以期将自己的行为与自然达成完美的和谐统一,草原上那些敖包就是这种心态与行动的产物。

蒙古族由于游牧的生产生活特点,时常迁移居住的地点,每当离开故土的时候总要携带一捧土或者一块石头,到了新的居住地后,将其埋在最高的地方,并以此土石为基点建立新的敖包加以供奉。供奉敖包一是以求对长生天祭祀;二是万物神灵进行安抚并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人畜安宁。祭敖包,一般分为红祭、白祭、把珠宝敖包之上。


  祭敖包活动,一般在农历五、六、七月间举行,内容是祈求草原上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幸福安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上的祭敖包活动已成为展现民族风情、吸引中外游客的文化形式。

然后是祭火,和其他民族一样,蒙古民族也有着对火的崇拜。他们认为,是生命和温暖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所以对火有着不同的感情和祭拜。而且祭火的情节是渗透在蒙古人日常的生活中的,蒙古人称继承父母遗产为“接续圣火”或“守圣火”,其意为儿孙继承其祖上传承下来的圣火。祭火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进行,燃烧的篝火预示新的一年里生活幸福、草原安宁。

在今天,这些古老的传统风俗仍然延续在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草原上,展示的今天草原的繁华也祈祷着更叫美好的明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