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个时间段血糖都不一样你要注意了 [复制链接]

1#

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遇到顾女士这种情况,一起来看看医生是如何建议顾女士的吧!

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继续控制血糖呢?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的确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血糖控制、药物调整和防止低血糖等都至关重要。日前血糖监测的方式分为点、线、面三类形式。

点:自我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等各时点的血糖

线:动态血糖监测

面: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

在血糖监测的选择上,建议针对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状况,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再进行选择,而目前最为理想的血糖监测方式还是全天实时监测。

l不同时间点的血糖临床意义以及正常值

在决定血糖监测方法后,还要对常规血糖监测的时间进行详细了解,毕竟每个时间点或情况下的血糖正常值都有所不同。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可以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真实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以检验药物疗效,尤其有助于发现低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应≤6.1mmol/L;若空腹血糖在6.1~7.0mm0l/L之问,则需要加强血糖控制;若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说明血糖控制很差,急需调整[1]。

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餐前血糖可以指导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和餐前血糖之差应大于1.0mmol/L[1]。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1]。

睡前血糖是反映机体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1]。

凌晨3点血糖(夜间血糖)是指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由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足引起的“黎明现象”,还是由于降糖药物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引起的“苏木杰效应”,以上两种现象的处理截然不同[1]。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测血糖。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1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为低血糖[1]。但为了避免发生血糖波动、黎明现象、苏木杰效应等,动血糖态监测是目前更优的监测方式。

l不同时间点血糖的适用范围;

在血糖监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出的血糖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