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通过测量人体内的血糖指数,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是否稳定。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来看,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等都可以作为判断的参考指标。当餐后血糖超出11.1mmol/L时,或者空腹血糖超出7mmol/L时,就可能属于糖尿病。对糖友而言,能够将血糖稳定在这一指标内,对稳定病情有好处。
作为多年糖尿病患者,老潘一直对自己的血糖很有信心,因为他已经对控糖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最近他在家自测血糖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晚上吃完饭后监测血糖,餐后血糖为7.5,是比较正常的水平。但是在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空腹血糖却达到了15。
这么大的血糖差距,让老潘心里有些不踏实,也不符合逻辑。在空腹状态下,人体内的血糖指数普遍会比餐后血糖低,为什么自己的血糖却恰恰相反?
01餐后血糖7.5,早晨起床后,空腹血糖却达到了15,咋回事?
相信不少糖友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当人们禁食8-10个小时后,测量出的血糖被称为空腹血糖,在早晨一觉睡醒后,基本上能够更接近空腹血糖的监测要求。这时血糖正常范围应该是3.9-6.1mmol/L之间,但也会出现异常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苏木杰现象”——低血糖后的血糖反弹
常见时间段:凌晨0-3点或清晨
这是一种人体自救的现象。普通人在进食过少、运动量大的情况下,身体内的血糖会持续降低,处于偏低的状态。当血糖低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引发胰岛B细胞停止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反而由胰岛A细胞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来调节低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身体内的胰岛细胞敏感度比较差,在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后,药效能够较快的降低人体内的血糖。但是胰岛细胞无法感知到较低的血糖水平,就可能出现持续低血糖的情况。在胰岛细胞发现问题后,就会大量分泌升糖激素来应对低血糖,从而导致在睡醒后,出现空腹血糖过高的情况。
常见诱因:睡前用药过量;晚餐食用量少、血糖持续降低;睡前饮酒等。
解决办法:
1)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服药。
2)保证足够的饮食摄入量,在睡前血糖过低时,及时的吃一些低碳低糖的食物,弥补血糖不足。
3)睡前适当饮水,但避免喝酒、熬夜等行为,增加血糖负担。
二、黎明现象
常见时间段:凌晨3-4点,早晨的8-9点达到高峰
诱因:生理现象,可能无诱因
在每天早晨,人体都可能会分泌一些引发血糖升高的激素。这些激素就像是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激素一样,能够为人体一整天的活动提供能量。
对普通人来说,在分泌升高血糖激素的同时,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也会受到刺激,额外的分泌一些胰岛素,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是在糖友身上,胰岛素分泌能力减弱,无法调节血糖,黎明现象就可能引发血糖不断升高,束手无策。
解决办法:对普通人而言,黎明现象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会带来不适。
但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可能因为较大的血糖波动而对病情产生影响。首先要做的是保证规律的作息,切不能熬夜、通宵等影响睡眠质量。其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在睡前增加降糖药的剂量,或者改用长效基础胰岛素来稳定空腹血糖。
三、药物因素诱发空腹血糖升高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血糖异常,同时还伴随着高血压。这时或许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比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这些药物也可能影响人体内的血糖变化。
对一些女性糖友而言,因为月经不调等原因服用激素类的药物,也可能对空腹血糖结果产生影响。
02餐后血糖正常,睡醒后,空腹血糖却升高时,患者应该怎么办?
首先进行必要的血糖检查,包括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功能检查。
这两项检查一个能够持续、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趋势,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发现具体引发血糖升高的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而胰岛功能检查能够发现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如何,是否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延迟,甚至出现胰岛素抵抗才引发空腹血糖异常。在检查清楚后,能够指导医生的用药,从而更好的稳定血糖。
其次是坚持接受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等人群而言,降糖方案也是不同的。就算餐后血糖正常了,也仍然需要考虑空腹血糖的指标,结合多个方面,选择最适合的用药方案。
只有在坚持合理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法下,才能更好的稳定病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
结语:测量人体的空腹血糖,能够反映人体内胰岛β细胞的活性,能够表明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当空腹血糖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空腹血糖调节功能受损,需要通过一定的药物等治疗方法稳定血糖。通过对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之间的变化,也能对患者调整用药等产生一定的帮助。
参考资料:杨明功.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新认识与评价[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04:10-11.任惠珠,陈莉明,郑妙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与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6):-.王雄新.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J].求医问药,,():18-19.王执礼.糖尿病治疗贵在个体化——谈糖尿病苏木杰反应的防治(糖尿病防治系列谈之十)[J].糖尿病新世界,,():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