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元璋反腐失败原因是什么明朝官员工资有多 [复制链接]

1#

司马迁有句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获取的利润是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件事就是杀头,也会有人冒着风险去做。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明朝初期,朱元璋反腐的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杀了不少贪官。可是结局如何呢?贪官是越来越多,而且挡都挡不住。你可以杀他的头,但是你根本阻止不了他贪污。

在明朝官吏眼中,贪污所得的收入,就是他们的正常收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工资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应付日常开销。

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这是张廷玉对明朝官员工资的态度。

如果你们公司领导换了,你会在现任领导跟前,夸赞前任领导的好处吗?你会告诉大家,老领导在时工资高,而现在工资低吗?当然不会。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员工,那么你一定会歌颂现任领导的好处,歌颂现在拿的工资足够高,反而贬低前任领导在时,大家拿的工资实在是太低。

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七年从户部尚书杨鼎请,以甲字库所积之布估给,布一匹当钞二百贯。是时钞法不行,一贯仅直钱二三文,米一石折钞十贯,仅直二三十钱,而布直仅二三百钱,布一匹折米二十石,则米一石仅直十四五钱。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史》

这么一来现任领导就会意识到,不能减薪,否则以后名声,可能就会跟前任领导一样差了。这就是张廷玉这么说的一个主要道理。

当然了明朝官员的工资,按照《明史》的记载来看,的确是够低的了。如果完全不贪污的话,只能混个勉强温饱,根本不足以有任何额外额的开销。

在老朱看来,人就是不知足。隋朝以前,寒门子弟就算把书读穿了,也未必能做官发达。可是隋朝以后有了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了。有了这个条件以后,寒门子弟努力读书的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脱贫致富。可是到了老朱这里,就算努力读书做了官,发现还是那么穷。老朱觉得他们有口饭吃就行了,可人家读书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当官需要应酬,需要调节上下级的关系。就算是坐个轿子去上班,那也得雇几个专职司机吧?这都是开销。把口粮挪用到那些开销上去,那当官的就要活活饿死。所以说为了保证日常开销,官员们自然而然就会想着或许一些非法收入。

朱元璋对贪官,那是毫不留情的。

朱元璋大小是穷苦人家出身,他们家父母都是活活饿死的,所以朱元璋自幼便认为是那些贪官污吏和地主豪绅们把他们家搞成这样。

为此朱元璋恨透了贪官污吏,等到他做皇帝以后,对贪官是没有任何手下留情的想法。他宣布,只要贪污超过60两银子,那就直接杀头。

当然了朱元璋时代,银子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充足的,当时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亩地,或者购买斤大米,算是非常不错了。

就算是这样,还是有源源不断的贪官,贪污超过了60两银子。为此老朱便开始大开杀戒,据记载他杀了超过15万的贪官。甚至用剥皮实草的残酷刑罚,作为惩治贪官的案例。

就算是这样,明朝的贪官,还是屡禁不止。任你杀了多少头,他们贪污的决心就是不低头。今天杀了一个贪官,明天过去接任的还是继续贪。老朱这手腕都杀软了,在他看来,贪官贪污无非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老百姓受苦。朱元璋不希望老百姓受苦,更不喜欢国库蒙受损失,倒霉的自然就是贪官们了。官员们的工资太低,折算下来,县令一年也就几千块钱,而一品大员,一个月才两三千,当然这是参照年时期的购买力来看的。这么来看的话,朱元璋的确有些亏待自己的手下人了。这点钱别说是应酬了,就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办法切实解决。

张居正改革,出现了火耗,缓解了这一现状。

工资是死的,可是福利待遇可以提高啊!拿个两千块的工资,可其他补贴福利加起来却有七八千,这么一来不解决了那些不想贪污的官员们的生存问题了吗?

张居正从前辈那里得到了灵感,于是开始实行一条鞭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那就是交税都要交白银。那么就出现了火耗这玩意儿。

基本工资张居正也不敢随便往上调,可是火耗出来以后,切实解决了官员们的温饱问题。老百姓交税的时候没有整锭银子,有的交粮食,有的交丝绸,有些交铜钱等等。

官员们需要把这些东西折算成银子,有些交碎银子的,就要熔成整锭银子。这样一来就会存在一个损耗问题,那么这个损耗还是要摊在老百姓头上的。

而朝廷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火耗基本就留给当地官员们自己享用了。这下子官员们的收入可就大大增加了,火耗比工资高好几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火耗可以自己随便定,有些地方一两银子高达半两银子的火耗。

火耗成为另外一种贪污的方式,但是这是均摊到所有当地百姓头上,对每个百姓来说,相对就轻松一些了,总比专门挑那几个百姓压榨要好得多。

此外火耗也成功挽救了那些不想贪污的官员,他们真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多正常的社交得到保证。过去没办法才会贪污,一旦有了火耗以后,他们自然会收手。

总结:贪腐问题时刻需要警惕,因为形式千变万化。

朱元璋时期的贪污,要么剥削老百姓,要么亏空国库的公款。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太多变化了。可是到了张居正时代,火耗银子成为了一种新的贪污方式,而且还有很多人叫好。

为什么呢?因为火耗银子这东西是人人均等,那些被欺压惯了的百姓,忽然之间就好像轻松了许多,因为大家都一样了。

其实贪污的核心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形式发生了改变。朝廷统一收火耗,那看起来就是合理的,官员个人的行为,当然就不合理了。

参考资料:《明史》

明朝那些事儿(新版套装全套共7册,3种封面随机发货)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8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